出版時間:2008-7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黃潤秋,許強 等編著 頁數:551
前言
中國是一個滑坡災害極其發育的國家,尤其是在中國的西南部地區。這個地區處于青藏高原東側,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和云貴高原的過渡地帶,受青藏高原第四紀以來持續隆升的影響,在青藏高原與云貴高原和四川盆地之間形成了巨大地形坡降帶,構成了我國大陸地形從西向東急劇驟降的特點。在此過程中,發育于青藏高原的金沙江及其主要支流(雅礱江、大渡河、岷江)以及瀾滄江、怒江等深切成谷,形成高山峽谷的地貌景觀。特殊的地域地質環境,地殼內、外動力條件的強烈交織與轉化,不僅導致這一地區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極為發育,而且往往具有規模大、機理復雜、危害大、防治難度高等特點。近一個世紀以來,我國絕大多數大型災難性滑坡都發生在這個區域,它們在世界范圍內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大型災難性滑坡不僅造成巨大的災害損失和人員傷亡,帶來極為嚴重的社會影響,而且典型的大型災難性滑坡還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社會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滑坡災害風險,而大型滑坡災害本身的高度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使得人們對它的認識和掌控還有相當距離的情況下,對一些典型的大型災難性滑坡開展觀測、描述和分析評價,這一方面可以形成對這些滑坡的一份相對完整的歷史檔案,彌補歷史的缺憾,為后來的研究者提供記錄、階梯和借鑒,而且,這項工作本身對我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的大型災難性滑坡研究也是一個推動?;诖?,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老、中、青三代研究群體很早就有這個想法,編著《中國典型災難性滑坡》一書。為實現這一目標,兩年前,我們就成立了編著工作小組,明確了具體的分工。當然,只靠我們這個群體的力量還是不夠的,為此,我們邀請了對這些滑坡事件有較多研究的一部分專家學者參與了編寫工作。
內容概要
我國是一個滑坡災害發生十分頻繁且災害損失極為嚴重的國家,尤其是大型災難性滑坡,它們往往具有規模大、機理復雜、危害大、防治難度高等特點,不僅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帶來嚴重的社會影響,而且還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在世界范圍內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選取一些典型的災難性滑坡,對其進行真實的記錄和系統地研究,無疑對推動我國乃至世界滑坡的研究與防治,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本書選取自20世紀以來發生在我國的19個災難性滑坡為典型實例,通過現場調查和深入系統地研究,針對每個滑坡的具體特點,著重從滑坡過程實錄、滑坡基本特征、滑坡成因機制以及滑坡穩定性和整治處理措施等方面,對各滑坡進行了深入、系統地分析研究。 本書可供從事國土資源、水利水電、交通、礦山、國防工程等部門地質工程和巖土工程技術人員及高等院校有關專業師生參考。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中國典型災難性滑坡概況 1.1 概述 1.2 20世紀以來中國的典型災難性滑坡 1.3 中國大型滑坡發生機理 1.4 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第二章 寧夏海原大地震誘發的黃土滑坡 2.1 概述 2.2 黃土結構特征及其物理力學性質 2.3 地震誘發黃土滑坡過程 2.4 地震誘發黃土滑坡的分布及類型 2.5 地震誘發黃土滑坡形成的耦合機制 主要參考文獻第三章 四川岷江疊溪地震滑坡 3.1 概述 3.2 疊溪地區地質環境基本特征 3.3 疊溪地震崩塌滑坡的主要特征 3.4 疊溪地震崩塌滑坡形成演化機制地質力學模擬研究簡介 3.5 主要結論與認識 主要參考文獻第四章 黃河龍羊峽水電站壩前大型滑坡群和查納滑坡 4.1 概述 4.2 研究區的自然地質環境 4.3 黏性土的主要工程地質特性 4.4 滑坡發育特征 4.5 滑坡形成機制分析 4.6 滑坡高速遠滑的原因及滑速滑程預測 4.7 庫岸穩定性分析及宏觀防治對策 4.8 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第五章 云南祿勸縣爛泥溝滑坡 5.1 滑坡過程實錄 5.2 滑體運動學特征 5.3 滑坡的工程地質特征 5.4 發生機制 5.5 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第六章 雅礱江唐古棟滑坡 6.1 滑坡過程實錄 6.2 滑坡工程地質特征 6.3 滑坡發生機制 6.4 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第七章 三峽庫區云陽雞扒子滑坡 7.1 概述 7.2 滑坡區的地質地貌概況 7.3 滑帶土的力學性質 7.4 雞扒子滑坡的形成機制 7.5 雞扒子滑坡的整治處理 7.6 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第八章 甘肅灑勒山滑坡 8.1 概述 8.2 自然地理和地質背景 8.3 灑勒山滑坡成因機制 8.4 滑坡的運動學與動力學研究 8.5 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第九章 長江三峽新灘滑坡 9.1 概述 9.2 滑坡過程實錄 9.3 滑坡基本特征 9.4 滑坡成因機制 9.5 滑坡監測預報 9.6 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第十章 四川華鎣溪口滑坡 10.1 概述 10.2 研究區自然地理及工程地質環境條件 10.3 滑坡.泥石流發育的基本特征 10.4 滑源區巖體結構特征研究 10.5 角礫巖的成因研究 10.6 滑坡形成機制的“概念模擬”建立 10.7 滑坡形成過程的全過程模擬 10.8 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第十一章 云南昭通頭寨溝滑坡 11.1 概述 11.2 滑坡工程地質特征 ll.3 滑坡發生機制 11.4 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第十二章 云南元陽老金山滑坡 12.1 概述 12.2 災情 12.3 滑坡區地質環境背景 12.4 滑坡區社會經濟活動 12.5 滑坡過程與機制 12.6 滑坡特征 12.7 滑坡成因分析 12.8 老金山滑坡的防治與減災 主要參考文獻第十三章 貴州印江巖口滑坡 13.1 概述 13.2 滑坡發生過程 13.3 滑坡發育特征 13.4 滑坡形成機制分析 13.5 滑坡發生的全過程數值模擬 13.6 滑坡殘留體穩定性計算與評價 13.7 危巖體穩定性評價及預測 13.8 巖口滑坡的綜合治理方案第十四章 西藏易貢特大山體崩塌滑坡 14.1 概述 14.2 環境地質條件 14.3 易貢特大山體崩塌滑坡基本特征 14.4 易貢特大山體崩塌滑坡引發的災害鏈 14.5 易貢特大山體崩塌滑坡成因機制分析 14.6 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第十五章 三峽庫區千將坪滑坡 15.1 概述 15.2 滑坡過程實錄 15.3 滑坡基本地質特征 15.4 滑坡成因機制 15.5 千將坪滑坡變形破壞過程數值模擬研究 主要參考文獻第十六章 四川宣漢縣天臺鄉滑坡 16.1 概述 16.2 滑坡特征 16.3 滑坡變形破壞過程和特征 16.4 滑坡形成機制分析與穩定性評價 16.5 滑坡治理工程主要措施 16.6 滑坡防治效果分析 主要參考文獻第十七章 四川丹巴滑坡 17.1 概述 17.2 滑坡環境地質條件 17.3 滑坡特征 17.4 丹巴滑坡監測預警與應急搶險工程 17.5 丹巴滑坡綜合治理工程 主要參考文獻第十八章 四川省北川縣白什鄉滑坡 18.1 概述 18.2 滑坡基本特征 l8.3 滑坡變形破壞過程及特征 l8.4 滑坡成因機制分析 18.5 白什鄉滑坡的預警預報 18.6 白什鄉滑坡的應急防災措施 主要參考文獻第十九章 四川省達縣青寧鄉巖門村滑坡 19.1 概述 19.2 滑坡基本特征 19.3 巖門村滑坡的成因機制分析 19.4 巖門村滑坡穩定性分析 19.5 巖門村滑坡防治工程措施 主要參考文獻第二十章 四川汶川大地震誘發的崩塌滑坡災害 20.1 概述 20.2 地震發生的地質構造背景 20.3 汶川特大地震地表破裂與變形特征 20.4 重特大崩滑災害及其堵江 20.5 區域崩滑災害 20.6 初步認識
章節摘錄
插圖:2.5.4 地震波與盆地效應間的耦合強震地面運動在特定的盆地條件下顯示出高烈度異常、能量強化并加重震害。西吉盆地位于海原斷裂帶南側下降強烈的洼陷中,盆地中堆積的厚層黃土覆蓋層在地震過程中,對地震波產生經盆地邊緣反射、聚焦、加強和使地震波動能量放大的效應。西吉地震誘發黃土滑坡存在著盆地與地震波間發生耦合產生盆地效應。盆地效應造成地震波到達盆地邊緣后,被折射后形成反射波又與直達波互相干涉和疊加,地面振動的中低頻成分強度增大,使耦合后的地震波動能量在盆地中產生共振效果。西吉盆地中的厚層黃土覆蓋層提供了有利的盆地條件,盆地地形和疏松的黃土成為地震波動能量轉為應變能和應力集中的有利地段。盆地中的松散黃土層可引起地震波中低頻成分的強度增大,地面振動加劇、振動持續時間加長。盆地中的厚層黃土覆蓋層通過與地震波發生耦合來快速消除地震波動能量。震時西吉盆地中直接反射的地震波在黃土和下覆基巖界面上運動,到盆地邊緣整體地反射到盆地中,產生盆地和洼陷中的界面耦合波,在強烈的共振作用下地震能量波在盆地內被放大,強度瞬間激增。雖然黃土滑坡密集帶的地震烈度只有8~9度,但因盆地耦合效應其實際烈度更高、更強烈。由于黃土是強非線性物質,隨著地面振動的加劇和振動持續時間的加長,疏松黃土層中的應變加大,阻尼比增加變緩,黃土強度在大應變下迅速失去剛度,西吉西南部實際上是海原大地震誘發黃土滑坡災害最嚴重的地區。20世紀90年代后期筆者與墨西哥地震工程科學家據盆地觀測記錄進行強震觀測研究,認為當活斷層產生地震時,必然在盆地邊界產生反射波和轉換Rayleigh面波,盆地中較厚的沉積層會對長周期地震動產生放大效應。
編輯推薦
《中國典型災難性滑坡》可供從事國土資源、水利水電、交通、礦山、國防工程等部門地質工程和巖土工程技術人員及高等院校有關專業師生參考。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