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11-1 出版社:中山大學出版社 作者:金雁,鄭穗平,李兵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當人類的科技發明延伸到手機、網絡泛濫的時代,“煲電話粥”、Email、短信替代了手寫的情書,QQ、Messenger、視頻的即時快捷聯系,免除了翹首期待鴻雁傳書的艱辛。但鍵盤代替紙筆傳遞的“電子情書”,是否能如手寫情書般感情細膩?網上下載的“格式化”情詩情話,傳情達意是否更加豐富? 全天候、全方位,幾乎是同步進行的新聞播報,各種真人秀,《美國偶像》、《超級女聲》……收視率暴漲。泛娛樂現象蔓延,感性的“新聞娛樂化”,將媒體與受眾進一步拉近的同時,是否也意味著傳媒的深層次理性思考的空間受到了擠壓?博客、播客自媒體的出現,以及由無數個網站、論壇匯集成的直接快速的自由知識生產鏈,能否證明這就標志著中國社會公共領域開始形成?…… 傳媒時代的無數困惑,本書不可能一一作答,但作者愿意提醒讀者,應該怎樣用自己的頭腦去過濾新聞,辨別資訊的真偽,明察由于傳媒價值觀的不同和利益集團影響而產生的信息傳播偏差,從而了解事件的真相,判斷傳媒公信力的高低,在選擇優良的傳播媒介吸收資訊的同時,也參與到自由知識生產鏈之中,讓中國公共領域快速成長。
作者簡介
金雁,1982年大學畢業后在高校執教并研究經濟學。1992年起先后在廣州日報集團嘗試另一種做學問的方式于實戰中研究傳媒品牌經營,并獲廣州市社會科學基金2004年立項資助,2007年出版研究成果《中外傳媒品牌經營》叢書。
書籍目錄
總序前言第一章 媒介·受眾 解析傳媒時代的媒介依賴 傳媒即“魔彈”,受眾成了的靶子 CNN鏡頭“引領”安理會話題 “911”為全球公眾制造了交流關鍵詞 人們認知世界往往被傳媒左右 “驚恐”來自傳播者還是驚恐者本身 《星球大戰》引起百萬人恐慌 受眾的批判能力影響傳播效果 總統選舉驗證“魔彈論” “使用與滿足論”:受眾成了“上帝” 網民為何成為《時代》周刊2006年度人物 公眾認知對傳媒系統的依賴 了解戰爭離不開半島電視臺 QQ、MSN:網民的即時傳播工具 傳媒依賴在傳媒時代更為凸顯 媒介融合:受眾與傳媒誰選擇誰 將來還有沒有人看報紙 圍繞同心圓,爭奪1/3 杰出的內容:傳統媒體的生存法則 電視能鎖住更多人群嗎 電視+網絡+周刊+圖書 媒體對溫家寶訪日的報道 “碎片化”的資訊消費導致媒介融合 Web2.0時代:傳媒與受眾誰依賴誰?第二章 感性·理性 從新聞娛樂化看傳媒責任 追求感性,“新聞娛樂化”的啟示 娛樂化也是一種風格 受眾具有支配能力 ……第三章 真實·利益 新聞客觀性與利益集團的沖突第四章 博客·播客 走進網絡傳媒的言論場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