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金澤 頁數:441
Tag標簽:無
前言
宗教人類學是一種學問。作為“學問”,自然是要增長我們的知識,解決我們心中的問題。其實知識也是一種問題。宗教人類學學說史,乃是前人對舊問題的認識和解決方法的累積,知識越多,給我們可資比較、借鑒、進而做出行動選擇的可能性也就越多;而新問題之所以成為“問題”,乃是舊知識面對新情況有所不足;當然,隨著新問題的解決,既有的知識也會進一步豐滿。提出的問題越多,思考問題和關注問題的人越多,知識的積累也就越加速。人們不是為了歷史而學歷史,也不是為了理論而研究理論。歷代宗教人類學家研究原始文化,不是為了回到原始時代,而是為了超越原始時代;同樣,我們研究歷代宗教人類學家,也不是為了回到他們的思想基點上,而是為了超越他們。歌德說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常青。但理論若總是灰色的,生活也會變得霧蒙蒙的。理論建樹如同建筑、機械、藝術等一樣,也有其“用”,只不過用途有大小遠近之別。人們總說理論是“虛”的東西,其實老子早就對“無用”之“大用”的道理有過深刻的闡述。④理論本身是思,其“用”在于解答或解決人們在社會活動和人生旅途中遇到的一些根本問題;當然,理論之所“用”,會因人因地因時有著不同的需求,面對不同的挑戰,會有不同的應變,而不同的應變則孕育了推陳出薪?! ?/pre>內容概要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庫》(全稱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研究課題成果文庫》)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組織出版的系列學術叢書。組織出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庫》,是我院進一步加強課題成果管理和學術成果出版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的重要舉措?! 〗ㄔ阂詠?,我院廣大科研人員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探索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智力支持和各學科基礎建設方面,推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每年完成的專著類成果就有三四百種之多。從現在起,我們經過一定的鑒定、結項、評審程序,逐年從中選出一批通過各類別課題研究工作而完成的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一定代表性的著作,編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庫》集中出版。我們希望這能夠從一個側面展示我院整體科研狀況和學術成就,同時為優秀學術成果的面世創造更好的條件?! 吨袊鐣茖W院文庫》分設馬克思主義研究、文學語言研究、歷史考古研究、哲學宗教研究、經濟研究、法學社會學研究、國際問題研究七個系列,選收范圍包括專著、研究報告集、學術資料、古籍整理、譯著、工具書等。書籍目錄
引言:追問宗教現象背后的文化訴求第一章 定位的轉變:由意識形態到文化第一節思想淵源一 古希臘羅馬時代二 基督教為主導的時代(一)有神論(二)無神論(三)各種中間觀點第二節時代潮流一 孔德:在“人類宗教”中重建社會秩序(一)重建社會秩序與創立人性宗教(二)宗教功能的內涵(三)孔德的“人性宗教”(四)新的秩序如何降臨?二 馬克思:由對天國的批判轉入社會的改造(一)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特點(二)是人創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創造了人(三)馬克思與沖突論(四)宗教異化及其出路三 達爾文:從無到有、從低到高的進化理念第三節從意識形態到文化一創立宗教學(一)明確規定了宗教學的性質和內容(二)宗教學研究者要樹立客觀的科學研究態度(三)提出宗教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四)繆勒創立宗教學的意義二 宗教還是一種文化系統第二章“荒謬”中的邏輯-第一節繆勒一 從比較語言學到比較神話學二 探索宗教的起源.(一)對無限的體認:宗教從無到有(二)從一個源泉導出宗教,如同從一條河流導出海洋三 日趨經驗的實證第二節泰勒一 文化與“遺存”(一)研究文化的兩個原則(二)比較的方法(三)“遺存”的概念二 萬物有靈論(一)萬物有靈論(二)由靈魂觀念到神靈觀念(三)宗教儀式的兩個方面三 個體的心理活動如何演變成社會意識?(一)神靈觀念及宗教體制與人和人所組成的社會有無內在的關聯(二)人類的心理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宗教是人類思維活動的產物(三)“進化論”的演變路線與“西方文明至上論”第三節弗雷澤等人一 巫術、宗教與科學(一)巫術的作用原理(二)巫術、宗教與科學二 三角關系還是二元關系?第三章 圖騰崇拜:最早的宗教形態第四章 范式的轉換第五章 由“功能”向“意義”的過程第六章 意義與過程第七章 結構、文化秩序及文化的解釋第八章 用人類學的眼光反思宗教人類學章節摘錄
宗教人類學家不僅要警惕自己的信仰(或意識形態)是否(以及在何種程度上)會影響自己的研究,而且要反思自己的文化背景(東方的/西方的,主流的/非主流的,等等)對自己研究的影響,并且注意由于主位、客位的不同而造成對同一對象或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還要反思個人的成長經歷是否會對自己的好惡及價值判斷產生影響??傊?,盡可能地排除(至少是注意到)各種因素的干擾?! ∽诮倘祟悓W與宗教學原理的區別主要表現在理論層面的不同。宗教學原理立足于哲學的高度,研究重點是宗教的本質、基本構成及其發展規律,研究宗教基本要素之間的互動關系,對宗教現象做出整體總結和概括。盡管人們對宗教的定義莫衷一是,盡管有些范疇或現象會有交叉(如巔峰體驗),但是宗教作為一種心理活動、一種社會現象和一種文化累積,與其他的心理活動、社會現象和文化累積之間是有區別、有邊界的。宗教學原理探索的是什么要素(或屬性)決定了一種現象或活動是“宗教的”而不是其他的。這是宗教學原理所承擔的基本任務。但宗教人類學不是立足于哲學層面,而是文化層面;它的著眼點不是宗教的本質,而是宗教事象在整個人類文化和社會發展中的意義與功能?! M向地看,宗教人類學在宗教學領域中還有許多“兄弟姐妹”,如宗教現象學、宗教地理學等,其中關聯較多的主要是宗教社會學和宗教心理學。從研究對象和研究范圍上看,人們很難將宗教人類學與宗教社會學截然分開。因為宗教人類學也研究宗教與人的社會行為的關系,宗教與社會生活其他領域(諸如經濟、政治、社會階層、婚姻家庭等)之間的關系,宗教的社會功能、宗教組織和宗教運動之興衰等。有人說宗教人類學與宗教社會學的區別,在于前者只研究原始社會,后者則研究現代社會。這不是截然的區別,因為宗教人類學如今也研究現代城市和鄉村的宗教運動。區別的關鍵是視角。如果說宗教人類學研究的是“發生”,那么宗教社會學研究的是“現狀”;如果說宗教人類學追溯的是“起源”,那么宗教社會學分析的則是“根源”;如果說宗教人類學的焦點在于文化及其變遷,那么宗教社會學的關注點則是社會分層與社會變遷;如果說宗教人類學強調的是對群體和個體的文化控制,那么宗教社會學注重的則是對群體和個體的社會控制。在方法上,宗教人類學更多的是運用參與性的個案調查與描述,而宗教社會學更多地運用調查問卷和數據統計。但這只是理論上和概念上的區分,在實際應用中,這些界限往往被穿越?!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