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8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李鐵強 頁數:363 字數:290000
內容概要
以往論及法國的重農主義,多將其當作一種經濟理論看待,對于其中所蘊涵的文化含義很少有人關注;而對中國近代以農立國思想,還有待作比較系統分析。同時,因為兩次重農主義思潮發生在相距遙遠的兩個國家,而且時間也間隔了差不多兩個世紀,很少有人注意到兩者之間的相似性乃至某種文化上的關聯,更鮮有人想到對兩種思潮的差異與近似方面的探討對于文化史研究的意義。鑒于此,本文擬從文化史的角度對中法近代重農思想進行比較,以期對上述問題的思考有所裨益。
書籍目錄
引言
一 中心議題與基本范式
二 以往研究綜述
三主要研究方法
四寫作思路
(一) 研究目標
(二) 研究內容
(三)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第一章 重農思想產生的背景及其理論淵源
第一節 法國重農學派產生的背景及其理論淵源
一 法國重農學派產生的背景
二 法國重農主義的理論淵源
(一) 重農主義的西方淵源
(二) 重農主義的中國淵源
第二節中國近代以農立國思想的歷史背景和
理論淵源
一 中國近代重農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
(一) 資本主義的發展及民族資本的困境
(二) 農村的衰落與農民的貧困處境
(三) 社會整合機制"舊軌已破,而新轍未立"
(四) 共產主義與農民運動相結合
二 中國以農立國思想的理論淵源
(一) 儒家思想的影響
(二) 西方文化的影響
小結
第二章 重農主義者的經濟發展理論
第一節 法國重農學派的經濟發展理論
一 農業發展理論
(一) 農業的基礎地位
(二) 發展農業的措施
二 社會再生產理論
(一) 布阿吉爾貝爾的社會再生產理論
(二) 魁奈的社會再生產理論
三消費理論
四貨幣理論
(一) 布阿吉爾貝爾的貨幣理論
(二) 魁奈的貨幣理論
(三) 杜爾哥的貨幣理論
五 國際貿易理論
第二節 中國以農立國學派的經濟發展理論
一 以農業及農村作為社會發展的基礎
二 以農業引發工業的現代化道路
小結
……
章節摘錄
亨廷頓所描述的歷史上的文明顯然指的是以宗教為“理想類型”所確立的文明復合體。但是,這一文明交往模式對于描述以技術為"理想類型"的文明間的關系也是基本適用的。如前所述,以宗教為"理想類型"所確立的文明與以技術為"理想類型"所確立的文明,常常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是同構的。在這種情況下,用上述模式來解釋應不存在什么問題。但是,在以技術為"理想類型"的文明之間,情況會稍微復雜點。比如中國春秋時期由于鐵制農具的廣泛使用導致井田制的瓦解與地主階級經濟的興起,就是在西周封建文明中生長起來的一種新的文明,這個時候,在一個區域內同時并存著兩種不同性質的文明,其關系比以宗教為"理想類型"文明區之間的關系要復雜。雖然其交往方式仍不外乎遭遇、沖擊及相互作用等,但程度可能更為強烈?! ?/pre>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