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5 出版社:陳曙光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1-05出版) 作者:陳曙光 頁數:336
內容概要
本書對馬克思人學革命的內容所展開的研究,顯現為邏輯清新,概括全面,理解深刻,為我們把握馬克思的人學思想提供了一個較為完整的框架,因而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陳曙光,1975年1月出生,湖南瀏陽人,武漢大學博士。主要從事存在論、馬克思主義人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主講研究生公共課《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思潮》以及研究生方向課《馬克思主義發展史》、《西方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前沿問題研究》。先后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一般項目1項,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3項。在《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光明日報》、《倫理學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50余篇,論文多次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和人大復印資料《哲學原理》、《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等全文轉載、復印。獲省部級教學比賽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研獎多項。
書籍目錄
序一 開辟馬克思人學研究的新視閾序二前言第一章 導論 一、相關概念辨析 二、人學致思理路 三、理論人學的傳統第二章 馬克思人學革命的歷史之維 一、馬克思人學革命的歷史背景 二、馬克思人學革命的歷史演進第三章 馬克思人學革命的存在之維 一、實體本體論的僭妄:馬克思遭遇的強大理論傳統 二、感性直觀本體論的濫觴:費爾巴哈對存在論轉向的貢獻 三、感性生活本體論的出場:馬克思開辟的存在論道路 四、度越與反思:感性生活本體論的價值澄明第四章 馬克思人學革命的體系之維 一、人學的邏輯起點:從抽象的人轉向現實的人 二、人學的基本問題:人與世界的關系從原初分離轉向原初統一 三、人學的研究視界:從思想世界轉向現實世界 四、人學的理論基礎:從唯心史觀轉向唯物史觀 五、人學的基本范疇:從抽象的知性概念范疇轉向現實的生活概念范疇 六、人學的理論品格:從封閉的體系人學轉向開放的人學體系 七、人學的核心功能:從注重“解釋人”轉向注重“改造人”第五章 馬克思人學革命的內容之維 一、人的存在:從“忘我”的存在轉向“有我”的存在 二、人的本質:從抽象本質轉向現實本質 三、人的價值:從工具價值與目的價值的二元對立轉向辯證統一 四、人的地位:從歷史劇中人物與劇作者的二元對立轉向辯證統一 五、人的自由:從抽象的自由觀轉向科學的自由觀 六、人的平等:從抽象的平等觀轉向現實的平等觀 七、人的權利:從“天賦人權論”轉向“歷史人權論” 八、人的發展:從抽象發展觀轉向現實發展觀 九、人的解放:從烏托邦的精神圖像轉向現實的人類解放第六章 馬克思人學革命的方法之維 一、歷史方法的顛覆 二、思維方法的躍遷 三、批判方法的轉換 四、建構方法的創新 五、價值方法的重建第七章 馬克思人學革命的價值之維 一、“以人為本”的歷史回顧:思想豐富,源遠流長 二、理論人學中的“以人為本”:遠離生活,陷入空想 三、實踐人學中的“以人為本”:超越空想,走向科學 四、“以人為本”的實踐展望:超越可能,跨入現實第八章 馬克思人學革命的總體評價 一、馬克思人學革命的地位 二、馬克思實踐人學的性質 三、馬克思人學革命的意義參考文獻后記
編輯推薦
呈獻在讀者面前的這本名為《馬克思人學革命研究》專著,是陳曙光博士攻讀碩士研究生期間及后續的研究成果。該書從存在論切入對馬克思人學思想進行闡釋,研究了馬克思人學革命的背景、內容、體系、方法和意義,這對于把握馬克思人學的精神實質,推進人學研究的理論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