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tjxws"></td>
  • <li id="tjxws"><option id="tjxws"></option></li><table id="tjxws"><noscript id="tjxws"></noscript></table><track id="tjxws"><s id="tjxws"></s></track><pre id="tjxws"><ruby id="tjxws"><tt id="tjxws"></tt></ruby></pre>

        被遺忘的士兵

        出版時間:2009-1-1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作者:[法] 蓋伊·薩杰  頁數:363  譯者:楊華鋼  
        Tag標簽:無  

        前言

        《被遺忘的士兵》一書記述了一個普通德國士兵在1942年至1945年德國與蘇聯空前慘烈戰爭中的真實個人見聞。作者蓋伊·薩杰(化名)是出生在法國阿爾薩斯地區的德法混血后裔(阿爾薩斯在一戰后被法國占領),他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是德國人。蓋伊于1942年17歲時應征入伍,擔任蘇德前線上的一名年輕的運輸兵,1943年他轉入了東部前線德國陸軍最精銳的部隊——大德意志師,并參加了與蘇軍的幾乎所有重要會戰,其中包括斯大林格勒(現稱伏爾加格勒,為保持歷史原貌,本書仍譯為斯大林格勒)會戰、明斯克會戰、庫爾斯克會戰、第聶伯河會戰一直到德國國內的防御戰役等。該書以流暢的第一人稱文筆,講述了作者在這3年人類歷史空前殘酷屠戮中的個人見聞,文字描述生動、翔實,深刻刻畫了作者的感受和經歷。該書內容極其樸實而又深具震撼,作者的回憶跨越了意識形態和國家意識對此類風格書籍的拘囿和轄制,深刻反映了普通個體生命在人類歷史殘酷舞臺上的無足輕重。作者并不是一個信奉納粹主義的狂熱分子,但歷史的洪流不由分說地將年輕幼稚的他推向了人類相互瘋狂殘殺的各個戰場。該書于1967年在美國首次發行,2005年再版?!都~約時報》對此書評為:“讀完此書的任何人都永遠不會忘記它?!痹谠S多的書評中,大量讀者稱此書為“最震撼人心的戰爭回憶錄”。與其說此書是一本戰爭回憶錄,不如說這是一本講述個體生命在人類殘酷歷史中命運和地位的回憶與思考。該書也是一個普通的個體生命對于人類歷史和命運的拷問,這個拷問超越了時空和疆域,讓我們讀完此書的所有人都將掩卷長思。同時作為一本講述戰敗國士兵經歷的回憶錄,此書將是中國國內第一部介紹普通德國士兵在二戰中經歷的歷史記錄。普通士兵的視線將提供給讀者一個全新的視角來解讀這場人類歷史上空前的屠戮,讓讀者對于戰爭、人性和人類歷史都有一個更加深刻和客觀的領悟。任何謳歌戰爭和對于戰爭有著天真幻想的人,他們在讀完此書后應該都會變得清醒許多。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和死傷最為慘烈的戰爭。當時的德國領導人阿道夫·希特勒在建立歐洲新秩序和消滅共產主義的旗幟下發動了這場世界大戰。這場波及全球的大屠殺奪去了近一億人的生命,無數的家園被戰火毀于一旦。這場人類歷史最血腥的篇章之一在許多的二戰回憶錄或歷史傳記中都被詳細地描述了。但是,這些描述絕大多數都是從戰勝國的角度撰寫的。英國首相丘吉爾說過,歷史是勝利者寫成的。如果這樣的話,那歷史一定充滿了種種人為的誤解。其實作為那些戰敗國的士兵,他們也是這場人類悲劇里的一分子,許多人并不是愿意打仗,而是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了這場人類空前的自相殘殺之中。有人說,戰爭的根源是驕傲與仇恨。就如阿道夫·希特勒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德國人民對于帶來深重民族恥辱的凡爾賽和約的痛恨,挑動德國民眾的狂熱民族主義和復仇心理,最終把德國人民推入了戰爭的深淵。對于戰爭的失敗者,歷史通常只會忠實地接受和記錄勝利者們加給失敗者們一切的罪責和指控。但在我看來,如果我們還是以一種簡單的思維模式對待任何戰爭的失敗者,而不去反思那些導致人類自相殘殺的根源的話,那類似的悲劇一定還會在人類未來的歷史中再次重演的。當然,由于特定的歷史背景和認識的局限,作者看問題的角度與觀點會有一些不盡客觀、正確之處,相信中國讀者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能夠批判、辨別。譯者2008年12月于昆明

        內容概要

          《一個德國士兵的蘇德戰爭回憶錄(修訂版)》一書記述了一個普通德國士兵在1942年至1945年德國與蘇聯空前慘烈戰爭中的真實個人見聞。作者蓋伊·薩杰(化名)是出生在法國阿爾薩斯地區的德法混血后裔(阿爾薩斯在一戰后被法國占領),他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是德國人。蓋伊于1942年17歲時應征入伍,擔任蘇德前線上的一名年輕的運輸兵,1943年他轉入了東部前線德國陸軍最精銳的部隊——大德意志師,并參加了與蘇軍的幾乎所有重要會戰,其中包括斯大林格勒(現稱伏爾加格勒,為保持歷史原貌,本書仍譯為斯大林格勒)會戰、明斯克會戰、庫爾斯克會戰、第聶伯河會戰一直到德國國內的防御戰役等?!  兑粋€德國士兵的蘇德戰爭回憶錄(修訂版)》以流暢的第一人稱文筆,講述了作者在這3年人類歷史空前殘酷屠戮中的個人見聞,文字描述生動、翔實,深刻刻畫了作者的感受和經歷。該書內容極其樸實而又深具震撼,作者的回憶跨越了意識形態和國家意識對此類風格書籍的拘囿和轄制,深刻反映了普通個體生命在人類歷史殘酷舞臺上的無足輕重。作者并不是一個信奉納粹主義的狂熱分子,但歷史的洪流不由分說地將年輕幼稚的他推向了人類相互瘋狂殘殺的各個戰場。該書于1967年在美國首次發行,2005年再版?!都~約時報》對此書評為:“讀完《一個德國士兵的蘇德戰爭回憶錄(修訂版)》的任何人都永遠不會忘記它。”在許多的書評中,大量讀者稱此書為“最震撼人心的戰爭回憶錄”。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蓋伊·薩杰 譯者:楊華鋼楊華鋼,商業統計分析學碩士、研究員,任職于昆明理工大學大眾傳媒系和經濟管理系。研究方向為媒介消費者行為分析與媒介品牌營銷管理。

        書籍目錄

        譯者序作者自序前言第一部 俄國(1942年秋)第一章 向斯大林格勒前進第二章 前線第三章 到后方第二部 大德意志師(1943年春至1943年夏)第四章 休假第五章 精銳師里的訓練第六章 別爾戈羅德第三部 撤退(1943年秋)第七章 新的前線第八章 科諾托普的突圍第九章 跨過第聶伯河第四部 向西部的行軍(1943年冬至1944年夏)第十章 上帝與我們同在第十一章 被取消的休假第十二章 紅軍坦克第十三章 第三次撤退第十四章 回到波蘭第十五章 回到烏克蘭第五部 結局(1944年秋至1945年春)第十六章 從波蘭到東普魯士第十七章 美邁爾戰役第十八章 最后的磨難第十九章 最后的西部前線后記譯后札記

        章節摘錄

        我們正站在一長串軍列的旁邊。剛剛接到命令,我們必須將槍和背包按堆放在鐵軌旁。時間已到了中午12點或者1點左右。勞斯軍士長正嚼著他從自己背包里拿出來的一點食物。勞斯并不太帥氣的臉現在已經對我來說漸漸地熟悉了,甚至有些讓人欣慰。好像他的動作是某種信號,我們都拿出了自己帶的干糧,一些人甚至狼吞虎咽地迅速吃下了平日兩頓的口糧。勞斯注意到了這一切,他心滿意足地對大家說:“好的,你們把自己的東西都吃掉好了,因為還有一星期你們才會領到下一次的口糧?!彪m然我們都感覺好像仍舊是有些饑腸轆轆,但食物的作用開始讓我們覺得有了一絲暖意。此時我們已經在寒風中等待了兩個多小時,嚴寒已經讓大家開始感到它的威力。我們在鐵軌邊跑跳著,互相開著玩笑并原地跺著腳,有一些人拿出紙來開始寫信。我的手指已經被凍僵而無法拿筆了。我只好開始觀察車站上的情景來打發時間。滿載著作戰物資的火車不停地穿過車站,將車站變成了一個擁堵不堪的場地,各樣的車廂綿延近一公里。一切都是雜亂無章,車站的管理看起來也是同樣的一塌糊涂。軍列要出去時,只能轉到另一段鐵軌上,而在那些鐵軌旁也同樣站著一些像我們這樣不知從哪里來的其他連隊。當列車來時,士兵們總是站起來讓出路來,結果幾分鐘之后,剛讓開的這列火車又掉頭折了回來。天哪!我們旁邊的這列火車似乎已經永遠地停在了這里。要是這列火車不走,我們在車站的日子會更好過一些。為讓自己活動一下凍僵的腿腳,我爬到停在我身邊車廂的窗口向里望去。車廂里沒有裝什么牲口,整個列車滿載的是武器和彈藥。此時我們在車站里已經等了4個小時,大家也被凍得渾身發僵了。天色漸漸暗淡,氣溫也跌了下來。為了打發時間,我們再一次開始吃自己的干糧。

        后記

        沿著作者蓋伊的回憶,我們仿佛回到了上個世紀那場人類自相殘殺的血腥與絕望之中。當讀到蓋伊在俄羅斯冰原的記述時,我們似乎可以感到凜冽的寒氣從紙面間迎面襲來。在二戰結束半個多世紀后,我們今天依舊在譴責這場空前的戰爭。我常常想,這場戰爭中有最后的勝利者嗎?也許表面上是有的,但從人類自身的角度而言,恐怕并沒有什么勝利者。作為發動一次世界大戰的國家,德國在一戰戰敗后受到了英、法、美等戰勝國的嚴厲懲罰。除了苛刻而巨額的賠款外,德國八分之一的國土被割讓給了波蘭、捷克、立陶宛等鄰國。正是因為這些毀滅德國經濟的懲罰性措施,德國成了德意志民族復興主義狂熱勢力的溫床。窘迫的生活和復仇的烈火成為一戰后普通德國人生活的主旋律。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德國人選擇了瘋狂鼓吹德意志民族優越論的阿道夫·希特勒作為自己的領袖。希特勒上臺后的經濟政策在短短幾年徹底扭轉了德國一片凋零的經濟面貌,普通德國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德國迅速崛起成為歐洲經濟和軍事上的強國,這些經濟上“奇跡般的”變化讓德國人民認定希特勒是復興德意志民族的“偉大領袖”,而希特勒所提倡的國家社會主義(即納粹主義)和反猶政策自然也成了當時絕大多數德國人擁護和支持的國家政策。隨著國家實力的強盛,在復仇和雪恥的旗幟下,德國終于發動了侵略波蘭的戰爭,隨即德國也對英國和法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終于全面爆發了。我們常常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60多年了,現在是時候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審視和反思這場戰爭留給我們的遺產了。我衷心地希望讀者通過這部書能夠更深地思索人性和人類的歷史,而不是簡單化地將歷史劃分為黑白兩個部分。實際上,只要有合適的誘因,在德國人身上發生的事情完全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民族身上,德國的經歷無非再次暴露了人類在處理自身矛盾上一而再、再而三的愚蠢和自負。正如我在前言中所提到了,如果我們還是將德國的問題看做是某個主義的作祟,而不是我們人性弱點可怕力量的釋放的話,那類似的事件一定還會在人類不遠的未來重演的。歐洲在經歷了二戰地獄般的屠戮后,人們終于意識到了民族主義是一把可怕的雙刃劍——它既可以調動人的驕傲和自尊,也可以驅使人在這些情感的控制下走向瘋狂的毀滅。實際上,歐洲若干個世紀周而復始的民族仇恨也是人類歷史的一個縮影——血腥和暴力總是時刻可以找到方便的通行證,只要這個通行證上蓋著國家或民族利益的印章。二戰后歐盟的誕生和迅速發展就是歐洲各國領導人在二戰無數尸骨之上的領悟。歐盟的使命就是淡化和最終融和歐洲盤根錯節的歷史與民族關系。今天,德國和法國這兩個幾個世紀以來不共戴天的仇敵終于在歐洲一體化的進程中成為推動一體化的發動機。從太空里俯瞰這個脆弱而美麗的藍色星球,所有的國家之間實際上并沒有本質的疆界,但為什么屬于同類的人類族群又要為了自己的所謂文化差異性或利益多寡而爭斗無休呢?也許有一天當人類不再固執和執著于自己可笑的“獨特”和驕傲時,也許當人們愿意學會用寬容和原諒來回報往日的傷害與仇恨時,戰爭才最終會從我們的生命中離去。華鋼2007年7月于云南昆明

        媒體關注與評論

        “也許是長久以來最被期待的二戰歷史?!薄痘浇炭茖W箴言報》“讀完此書的任何人都永遠不會忘記它?!薄都~約時報》“超越國界和語言的對人類歷史和命運的拷問?!薄吨ゼ痈缣枅蟆?/pre>

        編輯推薦

        《被遺忘的士兵》以流暢的第一人稱文筆,講述了作者在這3年人類歷史空前殘酷屠戮中的個人見聞,文字描述生動、翔實,深刻刻畫了作者的感受和經歷。該書內容極其樸實而又深具震撼力,作者的回憶跨越了意識形態和國家意識對此類風格書籍的拘囿和轄制,深刻反映了普通個體生命在人類歷史殘酷舞臺上的無足輕重。該書于1967年在美國首次發行,2005年再版?!都~約時報》對此書評為:“讀完此書的任何人都永遠不會忘記它?!痹谠S多的書評中,大量讀者稱此書為“最震撼人心的戰爭回憶錄”。 與其說此書是一本戰爭回憶錄,不如說這是一本講述個體生命在人類殘酷歷史中命運和地位的回憶與思考。普通士兵的視線將提供給讀者一個全新的視角來解讀這場人類歷史上空前的屠戮,讓讀者對于戰爭、人性和人類歷史都有一個更加深刻和客觀的領悟。任何謳歌戰爭和對于戰爭有著天真幻想的人,他們在讀完此書后應該都會變得清醒許多。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被遺忘的士兵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1條)

         
         

        •     這本書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像剛開始作為一個毛頭小伙第一次上前線,一路上的所見感到那么的“新鮮”,和后來的麻木與習慣形成對比;戰爭中對于葆拉愛情的無奈;別爾哥羅德、美邁爾共生死兄弟般的情誼,老兵、霍爾斯、林森等等鮮活的生命,那種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兄弟被坦克碾死在自己家鄉土地上悲哀,那種被成噸成噸的炮彈壓制在戰壕里的、透不過氣的、瘋狂的壓抑感,那種常人所無法想象的饑餓、疲憊、困倦,堅持著、忍受著,那種子彈打在胸膛前槍托上的萬幸,還有那種經歷了萬般磨難后回到母親身邊卻又想逃避的情感,以及最后“被遺忘”對人類戰爭的諷刺,真是愚蠢的戰爭,我們這些和平年代的人真的應該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和平,不多說了,大家自己感受吧,這本書真的很不錯!
        •     根據維基百科全書的最新資料,《被遺忘的士兵》目前正在被荷蘭導演保羅-范霍文(電影《黑皮書》的導演)拍為電影,該片將于明年上半年內在全球公映。自《被遺忘的士兵》自1967年出版以來,不少二戰史研究學者對該書一些歷史細節的準確性提出了質疑,但在經過對作者的訪問和對相關史料的大量研究后,目前二戰歷史研究界對該書的總體歷史真實性沒有質疑,這其中的一些史實的不準確主要是因為翻譯的問題和作者本人記憶的不準確。該書被美國陸軍指揮及參謀學院認定為是一部真實的二戰回憶錄。作者所提到的戰友“霍爾斯”也確有其人(或許書中的其他人名未必是真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作者的真名為 Guy Mouminoux,戰后蓋伊在法國成為了一個漫畫家,現居住在法國巴黎郊區。
        •     殘酷無情而又真實的戰場親歷,一名普通而幸存的士兵告訴你我,這就是戰爭~~至于樓上提到的武器口徑偏差也許是翻譯或校對出的問題,無傷大雅~我認為書很好,我喜歡真實的~真實就是力量!
        •     現在已讀到最后一章了,筆者是我們在二戰游戲我們無數次射殺的那個納粹士兵。一個在戰爭中的微不足道的士兵,他的全部心理歷程,從這里感受真實的二戰,真正的戰爭,任何對戰爭抱著狂熱心態的人都應該被強制看完此書。
        •     從一種角度去理解普通士兵眼中的東線.戰爭的殘酷讓人不寒而栗但是,書中卻有不少低級的錯誤,88炮成了77炮,德軍師級基干火炮FH105被寫成107.更另人難以理解的是作者寫到他所在的大德意志師與希特勒青年師(應該是黨衛軍1師希特勒警衛騎隊師)一起參加的城堡戰役,要知道黨衛軍12師青年師的首戰是1944年的諾曼底!!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其他不少錯誤,希望其他閱讀者在欣賞本書時予以注意~~也許是作者回憶出現錯誤或者翻譯人員的疏忽.總體而言還算可以
        •     以一個普通士兵的角度呈現出來的戰爭,真實、殘酷。里邊沒有古德里安,沒有朱可夫,沒有三巨頭,里邊出現的最大的軍官好像只是中尉,想看細微與真實,不要粗過這本書,想看“殲敵三萬”“被我軍全殲”請繞行
        •     寫出了戰爭的殘酷。那些整天叫嚷攻臺、占日的人如果讀了,不知道還會整天YY嗎?
        •     很不錯的一本書,要了解一段歷史最好就要從多個視角去觀察,個體的體會總和教科書書上歷史有所差異,光榮和夢想并不僅屬于每個人的,個人往往埋沒于歷史之中,這本書提供了了解這點的一個契機。
        •     非常好的書,希望還有人能在繼續翻譯這種二戰普通士兵視角的書,讓我能從另一面感受二戰
        •     非常吸引人,真實還原蘇德之戰(部分)。能夠還原那段經歷的人已經不多了,能夠站在不同的立場對二戰寫實的人恐怕更是罕見。炸彈的巨響讓人震顫,烏克蘭的嚴冬使人恐懼,蓋伊·薩杰能夠從死人堆里爬出來不得不說是上帝的安排,感謝該書作者、感謝新華出版社,給中國讀者送上蘇德戰爭的饕餮大宴。
        •     真滴不知道還有在這里評論,都過去那么久了。但還是要說太好了!太棒了!書很精美,到的也快,就在亞馬遜了!
        •     個人覺得行文晦澀,看著就發困。
        •     至今讀過的書中印象最深刻之一
        •     很抓人的一本書,翻譯質量還可以,能夠告訴你一個不一樣的二戰
        •     值得一讀!戰爭的殘酷躍然紙上~
        •     戰爭 人太慘了
        •     很真實。。再現殘酷的戰爭。。
        •     勇士們也會死去,而且是像蒼蠅一樣毫無意義的死去。讓我們茍活吧。
        •     看了就停不下啊……
        •     對戰爭的描寫太真實了,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     只能說很好!只能說很好!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

        亚洲 校园 春色 另类 激情,欧美激情A∨在线视频播放,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欧美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1. <td id="tjxws"></td>
      2. <li id="tjxws"><option id="tjxws"></option></li><table id="tjxws"><noscript id="tjxws"></noscript></table><track id="tjxws"><s id="tjxws"></s></track><pre id="tjxws"><ruby id="tjxws"><tt id="tjxws"></tt></ruby></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