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作者:大衛·薩夫 頁數:307 字數:231000 譯者:李迎潮,聞錦玉
Tag標簽:無
前言
本書以父母、家庭以及生命周期的發展為自然背景,我相信這是對性愛所進行的第一次令人滿意的探討和論述。它成功地把以前未能結合運用發揮效能的很多方法從理論上加以結合,它將精神分析和行為治療相結合,將針對家庭系統的技術同基于個人的發展思想相結合,將傳統的精神分析概念同近年來在其基礎上衍生出的英國客體關系理論相結合,將具有精神分析傳統的對個體內心世界的理解同移情行為在“此時此地”的外在表現相結合。弗洛伊德認識到了父母與孩子之間性吸引力及妒忌心的至關重要性,以及為保護家庭免受這些情緒的不利影響而建立的大量防御機制的同等重要性,幾乎沒有什么新的發現可以與弗洛伊德這個理論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媲美。性的行為,即使在進入我們大腦時僅僅是一種想法,它也會在我們內心激起強烈的情緒,這不足為奇。這種行為是我們存在的本源,是我們每一個人作為個體產生的重要環節。它不僅促成了我們父母的結合,孕育了我們,而且它還能形成一種重要的聯結力,這種力量如果發揮得好就能夠穩固父母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正是我們安全成長的基礎。但假如這種力量未能發揮作用,它便會對他們之間的關系產生嚴重的破壞作用。
內容概要
客體關系理論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當今最為重要的發展,被譽為現代精神分析的“圣經”。本書是繼《客體關系入門》之后的又一力作,具體闡述了客體關系理論在性關系及其治療上的應用,為我們理解性關系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從這個視角出發,就能找到影響兩性關系的原動力。本書簡單、清晰、易懂,是一部能讓人喻快閱讀并容易消化吸收的著作,也是首部從心理學角度來探討性關系及其治療的著作。作者一如繼往地在本書中使用了治療中的實例來補充抽象的概念,使讀者能更深刻地理解相關的基礎知識與技術。對于家庭與婚姻治療師,以及試圖了解客體關系理論的讀者來說,本書都會成為重要的參考。
作者簡介
大衛·薩夫是國際心理治療機構的聯合主任,美國喬治敦大學和健康科學統一服務大學的精神病學臨床教授。他是國際著名的精神分析取向的家庭與婚姻治療師,國際精神分析協會會員。他和妻子一起共同創辦了國際心理治療機構。
薩夫夫婦關于客體關系治療的專著多達26部,其中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緒論第二章 性關系第三章 嬰兒性關聯(一):孩子對母親的依戀第四章 嬰兒性關聯(二):分離與個體形成第五章 嬰幼兒期性關聯的開始第六章 童年和青春期性的癥狀第七章 童年期性障礙的起因(一):與父母的早期經歷產生的影響第八章 童年期性障礙的起因(二):父母作為父母的功能的充分性第九章 父母作為父母的功能:性身份認同的問題第十章 性關系的青春期先兆:從自體到客體的變化第十一章 深入探究:求愛與婚姻紐帶關系的身體方面第十二章 維持和破壞婚姻的性的力量第十三章 處于危險的邊緣:性與分離第十四章 性障礙父母的孩子第十五章 孩子的發展對父母性關系的影響第十六章 性和中年危機第十七章 衰老、喪失和性的發展第十八章 婚外性行為的動因第十九章 探尋性成熟的框架附錄一 客體關系理論和家庭附錄二 性治療模式參考文獻與注解
章節摘錄
插圖:讓我們再來考慮到底何為“足夠好的性”。這一詞借用了溫尼科特的術語“足夠好的母親”,指母親給嬰兒提供的一個足夠好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下,具有多重成長可能性的嬰兒便能成長為一個正常健康的、符合自己本性的人。母親沒有必要做到完美,也就是說,她既沒有必要憑借自己敏銳的洞察力來完好無錯地給嬰兒提供一個毫無缺陷的成長環境,也沒有必要自始至終小心翼翼地防止某個會持續影響孩子成長的關鍵性錯誤的發生。大多數孩子都有能力應對多變的生活環境,他們不會被自己的心理沖突所打敗。他們將會經歷與我們類似的焦慮與沖突,但是他們從一開始便已經擁有了應對這一問題的經驗,有時他們也能從這種焦慮與沖突中獲得他們所想要的。同樣重要的是,在他們得到的同時,通常差錯也不可避免,這能夠讓他們發展出忍受暫時的挫折的能力。與此相似,性的合理目標在于,它能容納和化解一定的沖突與挫折,而且有時還能夠提供所需,滿足愿望,總的來說,它能為婚姻帶來愉悅的感覺??巳R因提出過“抑郁位態”(the depressive position),她試圖用身體語言來表達心理階段?!耙钟粑粦B”指的是能夠容忍監護人的好壞兩方面的體驗,同時維持完整印象的能力。在家庭這樣一個更大的背景下,夫妻的性生活應該足以讓他們充分感到被彼此所愛,這樣作為父母的他們才能把這種關愛傳遞給孩子。因此,父母的性生活和是否給年幼孩子和青少年孩子創造了充分成長的養育環境這一點緊密相關。關于這點,有最直接的證據。父母與孩子界限模糊的家庭中,“受挫折”的父母會對自己的某個孩子直接施加亂倫的行為。
媒體關注與評論
作者薩夫向我們展示了性關系如何不斷地讓我們回到最深層的本能需要中,使得我們能夠通過內在客體關系的和諧互動重建我們的內在情緒世界。 薩夫認為,病人性關系的問題反映在不能將問題轉換到對治療關系敏感的情緒等價物上,而通過家庭治療中持續的客體尋找、發現和修復,童年的創傷就能在成年得以修通。只有在這種情形下,移情才能創造性地被滿足。 ——Andrew Powell 英國牛津大學Warneford醫院 著名心理咨詢師和高級名譽講師
編輯推薦
《性與家庭的客體關系觀點》編輯推薦:客體關系治療的必備工具書,提出理解性關系的全新視角,找到理解兩性關系的原動力,展示客體關系性關系治療案例,中國心理學會推薦圖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