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8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趙渤 頁數:402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以人文高度的視角,以全球金融世界的動蕩現實為背景,展示給讀者當代工具化操作猖獗的金融活動的災害已對社會中每個人的經濟生活安全構成威脅,規避危機災害成為國際社會的難題。 作者擺脫了金融問題分析的學科局限,從社會經濟秩序的高度對危機災害性作出系統評析;并結合金融學、經濟學、管理學及相關學科的研究方法,以學科交叉為基礎設定金融監管體系研究的社會性的前提與框架,通過國際比較與典型案例的精辟分析,研究我國金融市場、監管體系運行現狀、問題及形成機理,對我國監管模式的規劃作出了科學而系統的研究。
作者簡介
趙渤,男,1969年8月出生,籍貫,青島。中國特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金融學博士后,復旦大學產業經濟學博士,遼寧大學世界經濟學碩士,為“HOWECO.首席經濟評析”平臺創始人?,F任職上海海事大學經濟管理學科研究生導師。
趙渤曾十幾次赴貧困山區及沿海城市自費進行科學考察,為科學研究積累了大量第一手資料。
書籍目錄
導言 世界金融一體化與社會經濟安全:中國金融監管的挑戰 一 開放的金融市場與經濟生活國際化:金融動蕩席卷手中的每一分錢 二 日益深化的金融一體化市場中金融風險及其危害:工具理性活動使世界經濟危機重重 三 中國金融監管面臨的挑戰:金融體系存在的問題及評價 四 建立中國特色的金融監管體系與治理模式:制度建設與人文秩序的思考第一篇 世界金融動蕩下的游戲規則——現代經濟生活新災難與規避 第一章 世界金融動蕩近十年災害評價——現代生活新災難警示錄 一 金融風險:國際風險傳導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二 金融風險的災害放大效果:萬丈之堤,毀于螻蟻 三 金融危機擴大對金融深化理論的挑戰:國家、區域及全球之間的傳遞趨勢 第二章 世界金融危機形成機制分析——金融體系預警系統及規避 一 金融風險與經濟安全治理:未雨綢繆,刻行必施 二 金融深化中投機風險制造的拍案驚奇:國家掌控金融市場已經成舊話題 三 金融創新使國際市場的風險加速傳導:一國政府無力獨立掌控市場風險 四 金融體系預警系統的作用:潛在風險、預警信號及應急反應 五 世界金融風險隨處可見:當前國際金融風險的區域分布及評價第二篇 WTO與國際組織規范的挑戰——中國金融監管模式變革趨勢 第三章 WTO與中國金融業:風險與創新共生的矛盾 一 入世對我國金融監管體制變革的要求:新問題、新挑戰 二 入世后,我國金融市場受到的沖擊:金融創新與監管——共生的矛盾 三 金融經營與創新空間巨大:我國監管工作新的難度 第四章 新巴塞爾協議的支柱:中國銀行業風險監管的協同要求 一 國際銀行監管“新巴塞爾協議”幾個焦點問題:《新巴協議》的經濟權限與協調范圍 二 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三大支柱:原則、解釋與方式 三 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協同性要求:各主權國與國際慣例走向協同 第五章 我國金融業入世后過渡期內面臨的挑戰——銀行、證券與保險業監管體系面臨的新問題 一 我國銀行監管體系面臨的問題與緊迫性:外資銀行登陸與對我國銀行業的挑戰 二 我國證券業監管體系面臨的新問題:開放后的境內外市場關系與競爭 三 我國保險監管體系改革的緊迫性:開放后的境內外市場關系及市場競爭第三篇 中國金融體系運行現狀評價——我國市場體系存在的“偏差”分析 第六章 中國銀行業市場生存能力分析:銀行業及其關聯風險評價 一 我國銀行業市場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完善銀行治理結構,促進市場良性競爭 二 我國銀行體制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分析:治理結構、不良資產與關聯風險評析 三 我國金融機構治理結構的評價:我國銀行企業市場化治理結構不健全的根源 第七章 中國資本市場運行“偏差”與存在形式:風險與挑戰并存 一 我國資本市場運行“偏差”中的“雙刃劍”:“晴雨表”失靈與國際“熱錢”涌入 二 我國金融體系運行中的“偏差”及背景因素分析:市場體系中不可忽視的諸多問題 三 我國資本市場運行中的其他牽制因素:外貿、保險與國內債務關系 第八章 全球范圍的金融資源優化配置:中國金融業開放的利得評價 一 中國金融業徹底開放的利得:遵循國際規則的資源配置利益 二 我國金融業徹底開放的市場利益分析:金融業的挑戰與利得分析 三 構建中國穩定的市場化金融運行體系:金融體系多元化保障機制第四篇 中國金融業監管體系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變革條件與總體規劃 第九章 中國銀行業監管現狀分析:銀行治理結構、各類評級及評析 第十章 中國證券業監管現狀分析:監管制度、市場運行與發展情況評價 第十一章 中國保險業監管現狀分析:監管體制、主要問題與發展情況評價第五篇 中國金融監管模式變革的挑戰——協同國際原則與監管體系的完善 第十二章 我國銀行監管及其國際協同趨勢:銀行監管改革的主體思路 第十三章 中國證券業、保險業監管面臨的挑戰:問題、差距與理念的變革 第十四章 我國銀行、證券、保險混業聯動趨勢:資本市場深化與居民經濟生活第六篇 金融監管模式的國際比較與借鑒——世界主要國家的代表模式 第十五章 金融監管模式的國際比較:發達國家與后發展歷程國家的經驗 第十六章 發達國家風險監管先進的評價體系:方法與指標、比較與借鑒第七篇 行動綱領——中國金融監管模式的完善與發展 第十七章 中國金融監管體系發展的客觀趨勢:完善金融監管的戰略步驟 第十八章 中國金融監管戰略模式規劃:外部監管、內部控制及市場信用 第十九章 中國金融業的市場征信評價制度:構建政策扶植下的市場化征信體系附錄 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相關法律文件與我國金融監管規劃附Ⅰ 法律文件——國際的合規監管范式附Ⅱ 銀監會2005年制定的規劃:提高中國銀行業監管有效性中長期規劃參考文獻
章節摘錄
第一章 世界金融動蕩近十年災害評價——現代生活新災難警示錄 一 金融風險:國際風險傳導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20世紀90年代,一些實施金融深化的國家相繼爆發了金融危機,接著國際炒家又驚人地制造出導致金融市場波動的“蝴蝶效應”,于是,國際社會開始對麥金農理論產生質疑,隨之而來的是抨擊與批判。國際諸多學者認為,他的理論是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實際上,麥金農理論初衷本來是要通過金融深化來完善國際金融市場體系。他強調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作用,要求解除政府管制、實行利率自由化從而促進資本形成,以避免長期過度依賴外資?! 〉?,在國際經濟一體化進程與世界各個國家與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性的影響下,各國經濟體系互相依賴度增強(特別是金融市場的依賴不可避免),在這種情況下,經濟俸中任何風吹草動很有可能導致局部性及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產生。特別是在東南亞國家金融深化過程中,各國過早地實行金融自由化,放開對國際流動資本的限制,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多米諾骨牌”效應,誘致金融危機的產生??陀^上,麥金農的觀點本來是要通過金融深化,來完善國內金融市場,促進資本形成,以避免長期過度依賴外資及規避國際游資的影響。所以,國際金融開放的浪潮在客觀效果方面從其起因及過程上都違背了麥金農的初衷?!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