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侯惠勤 頁數:499 字數:589000
內容概要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把中國社會科學院努力建設成為馬克思主義堅強陣地、黨和國家的思想庫智囊團、哲學社會科學的最高殿堂的要求,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2009年初又決定把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理論研究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并成立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理論研究工作領導小組。小組成立后,一方面注重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組織機構的建設,設立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別的研究室和中心等;同時又注重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安排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28個相關領域的“專題摘編”及基礎理論專題研究?! ≈袊鐣茖W院推出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專題摘編”叢書的出版,對我國學術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本身,對深化我國學術界相關科研工作,對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和廣大干部群眾的學習也將提供便利并會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
書籍目錄
一 意識形態概述
二 統治階級和統治思想
三 意識形態虛假性與拜物教
四 無產階級意識與無產階級領導權
五 意識形態與現代工業和科學技術
六 意識形態與宗教
七 意識形態與社會理想
八 意識形態的類型
編后語
章節摘錄
版權頁: 益成為占統治地位的利益;其目的在于強制社會接受那些已被這一社會的生活條件、獲取生活資料的方式、交換以及物質生產本身宣判無效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使那些專門維護私人利益的立法者繼續掌握政權;其結果會導致濫用國家權力去強迫大多數人的利益服從少數人的利益。因此,這種做法時刻與現存的需要發生矛盾,它阻礙交換和工業的發展,它準備著以政治革命方式表現出來的社會危機。 馬克思:《對民主主義者萊茵區域委員會的審判》 (1849年2月8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8月第1版,第290—292頁。 10.在自由的理論和特權的實際效力不發生任何矛盾,相反,特權的實際消滅、自由的工業和自由的貿易等與“自由的理論”相適應的地方……才存在著完備的現代國家 現代的“公共狀況”的基礎、發達的現代國家的基礎,并不像批判所認為的那樣是特權的社會,而是廢除和取消了特權的社會,是使在政治上仍被特權束縛的生活要素獲得自由的發達的市民社會。在這里,沒有任何“享有特權的封閉狀態”同別的封閉狀態相對立,同公共狀況相對立。自由工業和自由貿易正在消除享有特權的封閉狀態,從而也在消除各種享有特權的封閉狀態之間的斗爭;而與此同時,自由工業和自由貿易卻用掙脫了特權束縛的(這種特權使人們同普遍整體隔絕開來,但同時又把他們結合成為較小的排他性整體)、自身不再由于普遍紐帶的假象而依賴于他人的人,來取代那些封閉狀態,從而引起人反對人、個人反對個人的普遍斗爭。同樣,整個市民社會就是這種由于各自的個性而從此相互隔絕的所有個人之間相互反對的戰爭,就是擺脫了特權桎梏的自然生命力的不可遏止的普遍運動。民主代議制國家和市民社會的對立是社會共同體和奴隸制的典型對立的完成。在現代世界,每一個人都既是奴隸制的成員,同時又是共同體的成員。這種市民社會的奴隸制在表面上看來是最大的自由,因為這種奴隸制看上去似乎是盡善盡美的個人獨立,這種個人把自己的異化的生命要素如財產、工業、宗教等的既不再受普遍紐帶束縛也不再受人束縛的不可遏止的運動,當做自己的自由,但是,這樣的運動實際上是個人的十足的屈從性和非人性。在這里,法代替了特權。
編輯推薦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意識形態》的出版,對我國學術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本身,對深化我國學術界相關科研工作,對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和廣大干部群眾的學習也將提供便利并會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