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 作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著 頁數:516
前言
人群死亡狀況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衛生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標。建立死因監測系統,通過長期、連續地收集人群死亡資料,研究人群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變化趨勢和規律,可以為國家制定社會經濟發展政策、衛生事業發展規劃和衛生政策提供科學依據,同時也可為醫學、人口學、社會學等科學研究提供基礎信息。我國現階段尚未開展全人群死因登記工作,通過建立和完善具有全國代表性的死因監測系統來推斷全國情況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我國疾病監測工作始于1978年,1990年在衛生部支持下,在原有工作基礎上建立了由145個監測點組成的具有全國代表性的全國疾病監測系統(DSPS),覆蓋1000余萬人口。2005年,經過論證后該系統進行了全面調整,目前全國疾病監測系統由161個監測點組成,總監測人群達7300多萬?! ⌒l生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疾控系統對全國DSPs工作一直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這對保證DSPS工作的正常開展和監測數據質量的不斷提高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990年,衛生部防疫司開始每年出版中國疾病監測系統監測報告,該報告所提供的信息為我國衛生決策和衛生防病工作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為各級各類科研機構開展相關研究提供了基礎數據。DSPS的監測數據也被相關國際組織和機構作為代表中國國家的數據而引用。2006年,衛生部和科技部組織開展了全國第三次死因回顧抽樣調查,DSPS的監測數據作為此次調查的全國代表樣本數據。
內容概要
全國疾病監測系統由分布在全國31個省(區、市)的161個監測點組成,總監測人口7300多萬,主要收集死亡個案和人口信息。該系統每年出版一冊年度分析報告?!度珖膊”O測系統死因監測數據集2005》簡要介紹了全國疾病監測系統工作的歷史和目前工作情況及流程,給出了死亡和人口資料的匯總方法、基本結果和統計表格。 本書為讀者了解我國人群的死亡水平、死因構成及順位,以及死亡變化趨勢和規律提供了豐富的信息,為醫學、人口學、社會學等科學研究機構開展相關研究工作提供基礎資料,為政府相關部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概述 1.1 全國疾病監測系統調整概況 1.2 全國疾病監測系統死因監測數據報告流程 1.2.1 死亡個案登記 1.2.2 死亡個案資料錄入及上報 1.3 統計分析方法 1.3.1 質量控制指標 1.3.2 死亡水平及死因分類指標 1.4 數據質量評價 1.4.1 質量評價總體情況 1.4.2 人口資料質量評價 1.4.3 死亡資料質量評價第二章 人口資料分析 2.1 人口性別年齡構成 2.2 性別比第三章 總體死亡情況 3.1 死亡一般情況 3.1.1 死亡個案的年齡構成 3.1.2 死亡地點構成 3.1.3 死亡時間構成 3.2 死亡水平 3.2.1 城鄉性別年齡別死亡率 3.2.2 不同地區性別年齡別死亡率第四章 三大類疾病死亡率及構成 4.1 城鄉不同性別人群的三大類疾病死亡水平及構成 4.2 城鄉不同年齡段人群的三大類疾病死亡水平及構成 4.3 不同地區人群的三大類疾病死亡水平及構成第五章 死亡原因及順位 5.1 總人群及不同性別人群主要疾病死亡率、構成與順位 5.2 城鄉不同性別人群主要疾病死亡率、構成與順位 5.3 不同性別地區別人群主要疾病死亡率、構成與順位 5.4 城鄉不同性別地區別人群主要疾病死亡率、構成與順位 5.5 總人群及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人群主要疾病死亡率、構成與順位 5.6 城鄉不同年齡段人群主要疾病死亡率、構成與順位 5.7 地區別不同年齡段人群主要疾病死亡率、構成與順位第六章 主要大類疾病死亡率與死因順位 6.1 主要感染性疾病死亡率與死因順位 6.2 主要循環系統疾病死亡率與死因順位 6.3 主要惡性腫瘤死亡率與死因順位 6.4 主要傷害死亡率與死因順位 6.4.1 主要傷害死亡率與死因順位 6.4.2 不同年齡段人群主要傷害死亡率與死因順位第七章 地區別、性別、年齡別、死因別死亡數及死亡率 7.1 地區別、性別、年齡別、死因別死亡數 7.2 地區別、性別、年齡別、死因別死亡率附錄1 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書及孕產婦死亡、5歲以下兒童死亡登記副卡樣式 附錄1-1 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書樣式 附錄1-2 孕產婦死亡登記副卡 附錄1-3 5歲以下兒童死亡登記副卡附錄2 全國疾病監測系統監測點名單附錄3 死因順位疾病ICD-10編碼對照表附錄4 死因分類ICD-10編碼對照表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