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4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作者:何美瓏 頁數:390
內容概要
《什么是好的地理課堂教學》、《新課程地理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基于新課程理念的課堂教學反思》、《校本研訓中課堂教學評價的幾個問題》……本書收錄了上海市新課程教材編寫者、市“名校長名師培養工程”重點培養對象何美瓏老師近年發表的關于課堂教學的部分論文、市級以上教學公開課的教學設計等,為新課程地理課堂教學提供了鮮活的理論與實踐結合事例,能為地理校本研修和廣大一線教師專業成長提供參考。
作者簡介
何美瓏,又名何美龍,男,上海市七寶中學地理教師、副校長。上海二期課改中小學教材《高中地理》、《品德與社會》(科教版)及遼海版全國教材《品德與社會》編寫人員。進行過《國際貿易》等十多次市級以上公開教學,在核心刊物上發表《構建思辨理性的高中地理課堂》等二十多篇專業論文,參與編寫《上海市中學地理課程標準解讀》、《高中地理教學參考》、《高中新課程教與學——地理》等專業指導書籍十余本。
書籍目錄
總序發現教育知識促進專業發展——賀七寶中學教師專業研究叢書出版出版前言新一輪教改背景下的校本師資培訓第一篇 新課程地理課堂研究 什么是好的地理課堂教學 地理課要有地理味道 從課程特點解讀新課程高中地理教學 新課程地理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 “激活”課堂的教學準備 追問: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方式 “激活”課堂教學的幾點體會與思考 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堂教學 新課程地理教學中若干障礙性觀念探析 基于新課程理念的課堂教學反思 校本研訓中課堂教學評價的幾個問題 上海高中地理新教材特色和教學建議 構建思辨理性的高中地理課堂第二篇 新課程地理課堂實踐 “黃赤交角與全球晝夜長短變化”教學設計 附:專家評課 “板塊構造學說”教學設計 附:專家評課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教學設計及說明 附:專家評課 “工業區位”教學設計 附:教學基本過程 “商業與國際貿易”教學設計 附:專家評課 “產業結構及其地域轉移”教學設計 附:專家評析 旅游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的設計探討 附:學生活動方案設計 關注地理學科價值的教學、關注教學的細節——評“862課程資源”“地球生命的保護傘”一課 好的課堂基于教師好的地理專業素養——評奉賢中學兩堂高中地理研討教學第三篇 新課程地理研究性學習 地理教學故事四則 地理研究性學習的實施與技術模式 南京、杭州地理綜合實踐指引 “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主題研究性學習設計 “飛天圓夢”主題研究性學習指引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摘錄
二、好的課堂問題設計直白、有效 “教學總是圍繞問題進行”.詢問式學習是課堂教學的最基本形式。詢問式學習實施的關鍵是課堂問題的有效設計。美國著名教育專家斯帝文研究后認為,高水平的課堂教學問題至少包含兩方面的特點:一是清晰直白,最好用一個短句來提出問題;二是所提的問題涉及知識的本質。如高中地理“季風成因”的教學中,“為什么大陸東部的氣候和西部不一樣?”就是一個簡潔且涉及知識本質的問題。上海市二期課改高中地理實驗教材“季風與農業”專題中,“假如大陸東部不是季風氣候,可能的農業生產狀況如何?”“什么是強的夏季風?強的夏季風可能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怎樣?”等問題都直接指向教學的目標,啟示學生思考季風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必要的水熱條件、夏季風的不穩定易造成洪澇災害等,直白有效?! ∪魏文芗ぐl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引發學生有效思考解決疑問的問題都可能是好的問題。在問題的設置上,一般來說,問題情境不能離學生的生活太遠,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學激活點,教學問題應該能提供多種思考的角度,設計的問題應該有思考的價值,不能一眼就被看穿。所以課堂教學的問題一般都是開放性的。如:“為什么臺灣多地震?”因為引發地震的原因是多樣的,可以是火山、海嘯、地質構造等,也可能是上述多要素的綜合。再如:“假設全球氣溫升高,可能引發的后果?”等等。開放性問題不一定有明確的答案,但可以調動學生應用學習、經歷過的一切相關知識,引發發散思維。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