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2 出版社:安徽大學出版社 作者:楊曉黎 頁數:290 字數:21000
Tag標簽:無
前言
楊曉黎同志的論集《漢語詞語與對外漢語研究》,共收錄1981年至2006年發表的25篇論文,分成三個板塊,可以概括成:漢語本體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作家作品語言研究;漢語民族特點和言語交際認同。25年的辛勤耕耘展現出三大塊25篇,不稱宏富,卻見審慎務實。對外漢語教學的本體在其教學本身,即“教什么”和“怎樣教”的問題。有關對外漢語教學學科的學科建設和基礎理論研究都應圍繞“教學”這個中心,許多與教學有關的學科,如教育學、心理學、電化教學等都為該學科服務;許多與語言教學有關的學科,如漢語教學、外語教學、理論語言學教學等,也都為該學科所綜采吸收;許多與“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學科相平行的學科,如漢語母語研究、外語本體研究、當代理論語言學研究等,又都是該學科的借鑒和滋養,特別是漢語母語本體研究,是本學科的最親密的相鄰學科。兩者的關系,可以說是兩個本體互相促進,互相砥礪。
內容概要
收入本書的25篇文章,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基于對外漢語教學的漢語詞語研究;第二部分是作家作品詞語解讀;第三部分主要探討詞語與文化的關系。這三個方面,大體上反映了本人對漢語詞語教學的一些認識和體會。對外漢語詞語的教與學,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問題,教學過程體現出一定的層次性。當教學過程進入到;不同的層次,面臨的教學任務和重點會有所不同,教學所達到的境界實際也不一樣。 留學生詞語教學首先有個對詞語一般含義準確把握和使用的問題,這是語言教學的基礎與前提,也可以說是語言教學的第一層次。在這一層次的教學中,作為構詞單位的漢語語素是一個不容忽略的重要內容。對語素的分析,是掌握詞語構成、理解和辨析詞義、確定詞語語法功能的基礎,也是我們在研究中致力較多的方面。另外,詞語的類推教學與拓展法教學也是對外漢語教學中值得關注的問題。詞匯本身是一個系統,語言中所有的詞都不可能脫離系統而孤立存在,總是或多或少、或緊或松地與系統申的某些詞發生一定的關聯。恰當地利用詞語音、義、形的聯系,采取類推或拓展的方法開展教學活動,無論在詞匯教學的深度 與廣度方面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對于一般意義上的詞語理解與學習,反映作家創作個性特征的文學作品中的詞語,特別是蘊含了形象色彩義的文學詞語,常常給留學生的詞語學習帶來困惑。他們常因對詞彩義認識的偏差,導致語言理解和運用的困難。詞彩義是漢語詞匯系統中最靈活的要素,詞彩義在具體語境中呈現出的千姿百態,與漢語使用的人文社會環境、習俗和中國文化的傳統密切相關。對外漢語教學中,對詞彩義的分析和教授,是使學生體會漢語的精妙、學到地道漢語的不可忽視的環節,也可以說是詞語教學的第二層次。由于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及其語言運用的卓越功力,魯迅小說已成為留學生高級漢語綜合課的常選篇目。魯迅小說寫作的特殊背景及語言生活的變化,對留學生教學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通過對魯迅小說詞語的深入探討,特別是對其詞語色彩義的解讀,不僅在教學中有利于加深對魯迅小說的理解與欣賞,更重要的是讓外國留學生體悟漢語文學語言的藝術魅力,提升其語言應用能力和漢語文學鑒賞水平。 漢語詞語蘊含著豐富、復雜的文化元素,揭示漢語詞語的文化內涵,是總體把握漢語的特點和規律的必然要求。只有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有了真切的感受和理解,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漢語的精髓,在語言學習和運用上進入“自由的王國”。這可以說是漢語詞語教學的第三層次。我們結合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從言語交際的大背景出發探討漢語的言語交際觀和非語言交際準則,聯系語言使用的實際進行語言教學,努力嘗試言語教學從微觀的詞語習得向宏觀的整體把握跨越。詞語教學的三個層次體現了語言教學的三個不同的境界:第一層次解決的是“正確與否”或者說是“準不準”的問題,這是最基本的,也是語言學習初級階段的任務;第二層次解決的是“好不好”或者“美不美”的問題,這在語言學習和運用方面是一個提高的問題;第三層次解決的是“通不通”或者說是“達不達”的問題,我們說的“通”是“精通”之“通”、“達”是“暢達”之“達”,語言學習達到“精通暢達”的程度,自然也就可以地道地理解和運用了,這是語言教學的最高目標。所以,對外漢語詞語教學的每個不同層次實際上體現了不同的境界。這是我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并逐漸深化的一些認識。這本小書所收的有關論文,反映了編者在這方面的思考。
作者簡介
楊曉黎,安徽大學文學學士、碩士,南京大學中文系在讀博士?,F任安徽大學中文系教授、對外漢語教研室主任,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曾任美國中部華盛頓大學外語系客座教授(1995—1 997),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教育部漢語顧問(2000-2002)。為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員、中國修辭學
書籍目錄
序 漢語詞匯發展語素化問題芻議以性別語素“男、女”構成的詞語及其類推問題傳承語素在現代漢語詞語構成中使用情況的考察仿擬型新詞語試析四音節新詞語及其成因略論成語的派生對外漢語成語教學探論對外漢語詞語教學的拓展法朝鮮中文教科書《圖像注解千字文》的功能定位及其啟示談成語在魯迅小說中的創造性運用魯迅小說中AABB式詞語的巧用 魯迅小說的體態詞語解讀魯迅小說的顏色詞語論析魯迅小說中的冷、熱詞語基于聽覺的形象色彩詞語探析魯迅小說詞語的形象色彩義解讀試論張天翼小說的語言藝術《桑青與桃紅》用詞藝術談片《紅樓夢》成語運用二三例標點與感情從成語看漢民族的言語交際觀從成語看漢民族的體態語試論漢民族言語交際推則V著前修飾成分的考察 關于“言語社區”構成基本要素的思考后記
章節摘錄
魯迅小說中反映人物外貌的體態詞語運用,往往抓住人物富有象征性意義的體態特征,提煉或賦予其獨特的意義,使其成為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形象“標示”?!鞍]頭瘡”是阿Q形象塑造中不可或缺的體態詞語。魯迅通過人物這一典型的外部形態特征的生動描寫,充分展示其內在的性格特征。作者用不無調侃的筆調、漫畫似的手法,將這個特征勾勒出來:“最惱人的是在他頭皮上,頗有幾處不知起于何時的癩瘡疤?!卑也為自己的癩瘡疤遺憾,以致“諱說‘癩’以及一切近于‘賴’的音”。然而,當別人有意犯諱取笑,而自己又反抗失敗時,他的精神勝利法發揮作用了,“‘你還不配……’這時候,又仿佛在他頭上的是一種高尚的光榮的癩頭瘡,并非平常的癩頭瘡了”?!鞍]頭瘡”的描寫及處理,緊扣人物的性格塑造,于不經意中蘊藏著作者的藝術匠心。與阿Q的“癩瘡疤”描寫相類似的還有高老夫子眉棱上“尖劈形的瘢痕”、祥林嫂“額上的傷疤”等等。這些與外貌相關的體態詞語所顯示出的形狀、體態,一般是為詞語所代表的本體所固有的。有些雖不為本體所固有,但它在人物描寫的過程中,是以相對穩定而突出的外形特征而存在的,如長衫、銀圈之類與服飾打扮相關的詞語?!翱滓壹菏钦局染贫╅L衫的唯一的人”。咸亨酒店的“長衫主顧”屬于“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一族。而只能如“短衣幫”們花一文錢買碟茴香豆下酒的孔乙己,卻不愿脫下帶有讀書人象征的“長衫”,從而成為酒店中的另類。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